当平台无法获取到足够多的用户数据获利时,它就只能变成微博了。
2013年,阑夕在《七问新浪微博》里的第二个问题里问到“新浪微博是要流量变现还是用户变现?”
一个平台,如果在宣传口径上标榜的仅是用户日活、月活数,那么很大概率上它最终成会成为一个依靠流量变现的平台,因为它拥有的也只有“用户数”了;
如果平台通过各种功能引导用户提供个人数据,了解用户、留住用户,让平台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,那么很大概率上它会依靠用户去变现。
微博、百度是前者,微信、支付宝是后者。
一 微博的兴起、焦虑与变现
2009年新浪微博上线(注:在下文中微博指代的微博这个产品形态,新浪微博会特别标明),依靠邀请的明星和名人快速新引了网民的眼球。网易微博和腾讯微博紧接着分别在2010年的1月和5月上线。
2011年4月,新浪微博的注册数达到1亿,根据CNNIC发布的第29次互联网网民调查报告显示,当年国内网民数量只有5.13亿。也是在同期报告中,微博因为高速增长被单独提及。
但微博的好景并不长。
2010年上线的微信在2011年4月份时注册用户数只有四五百万,到2011年底的时候增长到了5000万,紧接着在次年3月突破1亿。2012年8月微信上线了公众平台后,在微博被认证的大V们纷纷“倒戈”,加上当年4月发布的朋友圈功能,间接造成了2013年微博用户数的大跌。
根据CNNIC发布的第33次《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》显示,截至到 2013年12月,中国手机微博用户数为1.96亿,较 2012 年年底减少了596万。同时,手机微博的使用率仅为39.3%,比 2012 年底降低了8.9个百分点。
这引发了微博的恐慌。
2014年新浪微博更名为微博,同时实施了类似设置多个频道细分用户群体、与电视台合作建立与明星的强连接、启动自媒体商业化计划扶持中小V等措施,建立自己的“粉丝”护城河。
而网易微博和腾讯微博则纷纷宣布“下线”。
新浪微博的一系列举措使得它的用户组成出现明显的分化,一部分产出内容,一部分消费内容:平台逐渐从UGC变成了PGC。根据微博2018年Q1财报显示,微博月活数已突破4亿。根据@微博明星粉丝排行榜 今年5月公布的明星粉丝数,目前最高粉丝数为谢娜(1.02亿),TOP10门槛是6775万。
虽然月活用户与总注册数有一定的悬殊,但从微博目前明显的粉丝数榜单看,微博的粉丝“中心化”已经非常明显了。
显然,新浪微博只需要控制好平台的明星,盈利就不愁了。实际上新浪微博早在2012年就认识到了这一点:2012年10月,新浪微博在营销平台上线了“微任务”系统。官方称“微任务”系统有四大优势:账号资源丰富、价格权威、价格透明、交易安全。
很明显,微任务是一个官方的“拉皮条”工具。依靠这个工具,新浪微博明确了它们的盈利模式,并实现了良好长效的盈利增长。
二、没有社交的社交平台正在变成微博
社交是近几年各大厂商纷纷布局尝试的玩法,他们都认识到了用户数据的重要性,而在2010年微信上线后,再没出现过月活破亿的纯社交APP。
2018年陌陌财报显示月活用户数为9500万,探探在2017年11月份月活超过2000万,主打灵魂社交的soul在2018年2月份月活数只有140万。支付宝从上线开始就没有放弃过让用户“社交”起来的努力,但用户依然没有养成在支付宝聊天的习惯。
实际上社交不单指聊天,只要平台让用户之间产生互动,哪怕只是关注后的“点赞”之交,都被归类到社交平台。于是,抖音、小红书、快手、知乎也都被归类到App Store的社交类目。
很明显,仅靠“点赞”之交,无法帮助平台实现用户变现。但“关注”关系让他们发现了另一个变现途径,因为只要有关注关系,用户就会涌入一小部分人。平台可以通过控制这一小波人,控制整个平台的大部分流量。
抖音的微博之路
根据西瓜助手小程序实时抓取的抖音粉丝数据显示,目前抖音粉丝数最多的为迪丽热巴(4230万),第十名M哥粉丝数为2361万。与抖音最新公布的5亿月活相比,单个用户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强了。
很明显,抖音已经有了“变成微博”的特质,实际上抖音也在向“变成微博”迈进。7月19日,抖音公布将于本周上线星图平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