踩中了流量下沉红利期后的快手迅速崛起,但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这家公司似乎有些“停滞”于舒适区,“佛系”了将近八年。
“看起来不错的数字背后,我们看到了深深的隐患:在长大的过程中,我们的肌肉开始变得无力,反应变慢,我们与用户的连接感知在变弱。”
今年6月,快手创始人宿华和程一笑在员工内部信上如此写道。信中透露出的“寝食难安”或多或少来自外部竞争压力——
2018年年中,抖音的日活用户首次超过快手。截至2018年12月,抖音的日活突破2.5亿,时隔将近半年后,快手在今年5月才证实日活达到2亿。7月,抖音宣布日活超过3.2亿。
只拿日活来衡量这个市场现状多少有些片面,但这一亿多日活的差距投射出,快手过于执着于市场下沉,忽略了一二线年轻用户群体。
这一点,快手深刻地意识到了——对于自我认知和对待市场变化的能力木讷且滞后,加深了上述二人所说的“与用户连接的感知在变弱”。这直接导致,当快手还在深化落实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时候,不少95后已经花掉大把时间在抖音上“云撸猫”。
一份艾瑞咨询2018年的报告显示,抖音对于一二线城市的90、95,甚至是00后形成了难以撼动的把控。抖音的用户中,24岁及以下(95后)的用户占比超过50%;抖音在一二线城市的用户占比约为45%。三四线城市的用户稳扎快手,这也让快手在脱离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,以至于“土味”这个词与其绑定了长达8年之久。
就目前来看,短视频市场格局基本成型,各家已经进入存量市场期的较量。
为什么这么说?
按短视频需求的人群占比和频次来算,用户空间应该是社交软件的三分之一,DAU大约为3亿。换句话说,如果快手不主动出手抢占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市场,其他平台很有可能会激进地切分快手已经打拼下来的三四线城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