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去半年来,直播热度空前,眼下的618更是“火上浇油”。主播明星化,明星主播化,连各路总裁也来凑热闹——靠直播“还债”的老罗、放飞自我的梁建章、沸腾于公章事件的李国庆……甚至一向与消费主义保持距离的许知远也成了直播中人。
一时间,人人可直播,万物皆可播。
人们看见的是一个个主播,看不见的是背后的场控、选品、客服……从报纸到电视,从电脑到手机,从未有这样一个时代,让“卖货”这件事变得既简单又复杂。而在各平台纷纷晒直播战绩、锣鼓喧天之际,618不失为一次进行冷思考的好机会。
当前,大规模应用直播带货的不仅有天猫、京东、苏宁这种电商平台,还有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APP。
有观点认为,直播带货其实就是电视购物的延续。但这话只说对了一半,与抖音快手这类播放器功能起家的短视频APP相比,最早的直播电商的逻辑并不起于直播,而是起于带货。
把时间拨回2015年底,彼时一个叫做“play”的小团队正在淘宝内部孵化,这就是今天淘宝直播的前身。这个团队最初的想法是:直播技术成熟了,直播这种方式能不能用到卖货上?比如如何描述亚洲女性最常见的“梨形身材”?如何让买家知道自己穿这个衣服合不合适?百闻不如一见,不如就让一个人直播给你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