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遍天南地北的美食,许是很多人的梦想。但当“吃”成为一门表演、一种行业时,美食就成了夺人眼球的“摆设”,失去了被品味的价值。
“大胃王吃播”是随着短视频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行业。这些吃播博主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,他们为了争夺流量、赚取收入,用尽浑身解数的迎合用户猎奇心和窥私欲,甚至面不改色的吃生肉、吃活章鱼。
吸睛又吸金后,还是没能逃过央视和各地大直播平台的封杀。
据央视报道,我国每年浪费的食物相当于3000多万人一年的口粮。全球每年1/3粮食被损耗,总量高达13亿吨,而世界76.33亿人口中,至少8.2亿人还在面临饥饿,也就是每九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挨饿。所以,央视点名批评这些吃播博主,合情合理!
随后,斗鱼、b站响应号召,封杀了一批“大胃王”直播,并表态,将加强内容审核,杜绝餐饮浪费行为。抖音、快手也火速作出回应:“宣扬量大多吃可直接封号。”在抖音、快手搜索吃播时,也会出现一个温馨提示:爱惜粮食、合理饮食。
各大平台方的严肃处理,已让一批头部吃播博主为之一颤,“大胃王”们立刻改名、改简介、删浮夸吃播视频,希望能逃过此劫。
换汤能换药?大胃王们在互联网世界又将以何种身份生存?
吃播“流行”史
2014年,吃播从韩国诞生于,主播一边吃饭,一边和观众直播互动,观众根据主播表现进行打赏。韩国首位吃播朴舒妍尝到“吃+播”的甜头后,辞去了朝九晚五的工作,all in屏幕前的“觅食美学”。日本著名吃播木下入行后,年入高达到1.2亿元(折合人民币七百多万元)。
随后,这种吃播文化迅速风靡全球,b站上的密子君,算是我国吃播第一人,她凭借这种“特异功能”成功出圈,后续的大胃王mini、红雨老师等人都在相继模仿她,一股吃播热潮便在国内掀起。
一方面是用户的心理需求促使行业爆发式增长。大家压力大,无论是工作焦虑、减肥焦虑,多数会看吃播来减压。此外,吃播还能更深层面的满足用户行为代理和虚拟陪伴的需求,让用户获得一时的快感。
但另一方面,“大胃王式吃播”隐患,也早显露出来。2018年的大胃王“奕萌”,以颜值高、身材好、一顿能吃8斤食物为噱头迅速火起来。她兼职做吃播时,每月都要花1.5万购买食物,加上她当时的工资和兼职礼仪、模特的收入,她一个月能挣到两三万,但后来奕萌开始做全职主播,没时间兼职后,她只能从网贷平台借钱,算上利息,已负责七八十万。
后来,她的身体也出现了问题,经常在家坐着不动,就有些骨质疏松,长期喝碳酸饮料,也让她有了蛀牙。最终,奕萌离开了公司,不再做一名吃播博主。如今,她称自己已回归正常的生活状态,剩余20万贷款,会尽快还完。
随着吃播主播在小红书、b站、微博等平台的蔓延,病态行为在这个行业越来越显著。一些博主为了保持漂亮的外形,选择在吃播结束后进行催吐,或者依靠广角镜头,让食物显得量更大,自己更能吃。还有些主播仰仗“取巧”的机位,将没吃的东西偷偷扔到相机录不到的角落。
大胃王mini就曾在吃播中“翻车”,网友扒出她并没有吃掉100根烤肠,而是将烤肠隐藏在镜头看不到的角落。从图中可以看出,盘子的斜下方实际藏了不少没吃完的烤肠,所以大胃王们公开的秘密就是——假吃。
揭秘吃播“产业链”
其实,吃播主播的日子并不好过。他们一边消耗着自己的身体,一边挣快钱,不知什么时候身体就会提前透支而倒下。全职吃播收入的确高于兼职吃播,也高过大部分职业,这才促使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往里扎堆。
主播的变现模式主要有三种:
第一种,主播和公司签约后,公司支付给主播的底薪。这份底薪往往和主播的人气挂钩,更多是演员角色。
第二种,主播在直播间以“吃东西”为内容,所接收的打赏。这笔钱在被平台扣出一部分后,主播会和公司按比例分成。大主播自然分到的就多,小主播就分到的少,但主播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,每天都在方设法的让粉丝亢奋、刷礼物。他们只能不断扩充食量,吃更多、更奇葩的食物。导致主播自身会逐渐丧失对食物的热爱,甚至患上厌食症。
第三种方式就是广告变现,需要建立在一定量的粉丝基础之上。密子君算是广告变现最成功的吃播主播之一,她的视频现在不以量大为噱头,因为她已经度过了靠量大而吸引粉丝的阶段,完成了进化后的密子君主要以“安利”和“探店”为主,将旅行和吃播结合,进而招揽无数广告。
谁的粉丝多,谁就是资本竞相追捧的对象。
为提高粉丝量,主播又要做一些损伤自身的事,如此一来,形成了恶性循环。这些吃播主播在被央视批评前,是各大平台的“宠儿”,在快手发布的《2019快手直播生态报告》中,美食类直播是人均点赞数最多的一类。今年四月,抖音发布的《2020抖音直播数据图谱》显示,2020年2月,抖音上关于美食类直播的分享次数环比1月增长283%。
催吐、假吃,虚假营销这类“走捷径”的行为,扰乱了美食行业正常的运行。随着直播的监管和规范越来越严格,“吃播文化”被整改,让很多百万、千万级的“大胃王”吃播“一夜消失”。
换个“马甲”上岸
雪茸堂已改名为“小马吃草”,藏地九哥也改成了“草原九哥哥”,密子君等人也去掉了“大胃王”这一前缀,不过换了“马甲”后,对他们的影响大吗?
雪茸堂本名马麻二立。他在2016年9月23日,于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,注册一家名为青海雪茸堂生物科技的公司,自己是法定代表人。
在他只有几万粉丝的时候,评论几乎都是骂声一片,不少网友责怪雪茸堂浪费粮食,而随着他粉丝越来越多,粉丝就开始玩梗,把他的浪费行径“洗的干干净净”。
在换名前,雪茸堂已经接过不少美食、游戏类广告,并且直播卖枸杞,奶片等特产。如今他已经连夜删空了各个平台的作品,但他在淘宝上有两个“四蓝冠店”,起初卖些虫草、枸杞,火了以后还卖一些洗面奶、腰带等产品,并且销量都非常可观,他的快手小店总销量也高达数万件。
雪茸堂曾说自己花了350万做吃播,常常吆喝自己要破产。但我们刚刚已说过,他卖的东西各式各样,起初的虫草客单价都是成千上万,加上其他产品,也绝对不会破产。鲸商认为,这是他想换方式割韭菜的噱头。
此次封杀整顿,对密子君来说,影响应该不大。因为她已经不需要靠大量进食来吸引用户,算是吃播中的佼佼者。密子君的恰饭广告早突破了美食类目,涉及家电,手机。
另一些吃播大主播虽然现在隐藏了作品,甚至改名换姓。但他们背后的产业链已经非常成熟,复出的话,应该不会再拍“浪费粮食”的视频,可以化身温和的“导购”。
果不其然,已经把“大胃王mini”改名为“梨涡少女mini”的mini,并没有隐藏太多作品,反而在今天下午发出一则“”通过美食爱上北京“的视频,打起来了情感牌,不少用户在评论区称赞她,“响应国家号召,不做大胃王”。
从往期视频来看,mini也正处于“脱离暴食吸粉”的阶段,和密子君一样走探店+旅游的方式,但这波公关的确来的快、准、稳。
▲左为梨涡少女mini,右为爱美食的猫妹妹
大多数吃播的大号都在“装死”,怕被平台真的“杀死”。但鲸商看到,依旧有一批人不顾国家号召,比如像“爱美食的猫妹妹”这样头铁的主播,还在发夸张吃饭的内容,评论区都是一片“封杀”、“抵制”的声音。另有“小鱼吃播”、“吃播来迟”、“爱吃的啊琳啊”等账号,冒着被封杀的可能,圈最后一波钱。
抖音、快手、斗鱼等平台已经封了一系列吃播账号,在这个紧要关头,一刀切会切断了很多美食播主的命脉。那些依旧坚持吃播的主播“求生欲”也很强,一直在直播间说自己是正常吃饭,绝对没有浪费粮食。
作为用户明显看得出他们食量在减少,主播进食的食物也都是家常菜,或是准备卖的货,没有再为了视觉效果去吃“满汉全席”或是“奇珍异兽”。
针对吃了又吐的表演,的确该制止。病态吃播兴起其实是娱乐至死的思维,是一种大众文化商品属性的泛娱乐化、异化。这场狂欢的饭局,是时候停止了。